有一句話說:「女大不中留,留來去留成仇」。在婦科界也有一種良性腫「瘤」,平時或許可以留著和平共存,但是有一些情況,卻可能需要除之而後快,否則恐養「瘤」為患。到底是什麼瘤呢?那就是有「婦科第一瘤」之稱的子宮肌瘤!子宮肌瘤有哪一些併發症要小心,有癌變的風險嗎?子宮肌瘤會導致子宮內膜癌嗎?為什麼對抗子宮肌瘤要多吃花椰菜,保護肝臟呢?
(影音、攝影、Podcast/鄭名峻、江旻駿、宋美瑤)
| 子宮肌瘤的盛行率:約每4人就有1人得到子宮肌瘤、更年期46-48歲有6成機率
子宮肌瘤的盛行率有多少?根據馬偕醫院在2014年曾做過台灣本土的研究發現,台灣的女性若是在生育年齡的話,約有1/4的女性人口,即大約每4個人就有1個人得到子宮肌瘤。不過,年齡再靠近更年期,大約在46-48歲,子宮肌瘤的機率就變成6成。停經後肌瘤確實會越來越萎縮,但第二高峰會在未停經前。可以說,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相當高。
聽到子宮肌瘤,可能一般人都會覺得是良性腫瘤,存在體內沒有關係。雖然子宮肌瘤確實有9成9多半是良性腫瘤,仍然有百分之零點多的惡性機率!所以,女性仍然要正視子宮肌瘤,不要輕忽有惡性癌變的風險。
| 子宮肌瘤的成因、高風險族群:遺傳、基因、環境因素、肥胖、雌激素過高等
究竟子宮肌瘤是如何形成的呢?星幸福美學診所院長,同時也是婦產科曾郁文醫師表示,以現代科學來說,醫學是很不完美的科學,因為很多沒有確切原因,如果知道確切原因就可以從根本去預防了。但是,目前發現子宮肌瘤可能跟遺傳、基因、環境因素都有一點關係,比較多的研究指出跟雌激素比較有關係。但是,有人會說雌激素過多的人,不是30幾歲嗎?那麼更年期雌激素不是會越來越少,應該就不會有子宮肌瘤才對嗎?對,的確,但有時醫學是這樣發現,不過,雌激素過高,其實也不是單一引起肌瘤的因素,可能要小心雌激素量的問題。
看來,子宮肌瘤的高危險族群,除了這一些原因之外,本身肥胖的人也是高危險群。根據馬偕醫院研究發現,BMI超過27以上的肥胖女性,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比較高。肥胖本身是發炎因子,肥胖細胞會有內分泌,因而使雌激素有可能會過高。另一個研究則發現血壓高的人的人也可能是危險族群,根據美國研究發現,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,子宮肌瘤罹患機率會越高,不管是肥胖、高血壓的人可能都要注意。
但是,從來沒生育過、沒有懷孕、生過三胎以上的女性,因為有保護因子,可以減少80%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。這一些原因還未釐清,不知道是因為比較容易懷孕,所以不容易得到子宮肌瘤?或是因為得到子宮肌瘤比較不容易懷孕?曾郁文醫師表示,可能因為懷孕過程中停經,可以讓子宮、卵巢分泌休息,可能是保護因子。另外,屬於危險因子的情況,像是如果媽媽、姐妹有肌瘤,可能也會有家族遺傳,或者較早就有初經,代表這輩子累積雌激素的影響是比較久的,所以比較可能有子宮肌瘤,因此,子宮肌瘤形成的原因,要考慮的層面有很多。
| 子宮肌瘤成因
總括來說,目前發現子宮肌瘤可能跟以下原因有關:
●女性荷爾蒙:
目前比較多的研究指出與「女性荷爾蒙」之一的雌激素比較有關係,但是雌激素過高也不是單一的影響因素。
●肥胖:
本身肥胖的人,屬於子宮肌瘤高危險群。馬偕醫院研究,BMI超過27以上體重過重女性,發生子宮肌瘤機率比正常體重者多32%;肥胖本身也是發炎因子,脂肪細胞有內分泌功能,可以產生雌激素,因而可能好發。
●血壓高:
另有研究表示,血壓高的人也可能好發子宮肌瘤。美國研究,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,子宮肌瘤發生機率會增加8-10%。
●從未懷孕、未生育過、初經比較早:
這些情況,體內卵巢沒有休息,日夜不停分泌雌激素的情況下,也有比較高的子宮肌瘤發生率。
| 子宮肌瘤症狀: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!
典型症狀包括:經痛、經血過多、子宮異常出血、頻尿、便祕
令人關心的是,子宮肌瘤有辦法及早發現嗎?有明顯的徵兆嗎?曾郁文醫師表示,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!依肌瘤長在不同地方會導致不同症狀,子宮是肌肉組織,像一個房間,有油漆,有壁紙,若肌瘤長在粘膜層,就容易流血、不孕;若長在肌肉層上,就容易經痛,在子宮收縮,每次生理期來,或流血滴滴答答,出血量拖好多天。若長在肌肉層上,就容易經痛,若長在漿膜層,往前壓迫到膀胱,往後壓迫到直腸,就可能引起泌尿問題、頻尿、便祕等。
曾郁文醫師補充說明,除了經痛,出血量多,甚至到血崩、貧血的狀況是最常聽到的,常常有患者到醫院就快昏倒了。也可能有肌瘤造成壓迫的情況,可能因為肌瘤太大,導致頻尿,甚至壓迫到輸尿管,導致輸尿管水腫,這也是一個症狀。另外,在生育方面,因為肌瘤位置,有些人會影響著床,可能導致早期著床不易,而造成不孕,或是已經著床了,但因為著床位置有肌瘤影響,而導致早期流產。或是肌瘤位置壓迫到產道,而不得不使用剖腹產的方式,提前剖腹。或因為肌瘤長在胎盤上,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。所以懷孕、生育這方面,也是患者常有的困擾。以及肌瘤也可能會壓迫到直腸,導致便祕,尤其,大家比較少注意到會壓迫到直腸、泌尿系統的問題。
| 子宮肌瘤診斷分3種類型
子宮組織由外而內可分成 3 層結構:子宮本身的「肌肉層」,就像是這個房間的牆壁,而「黏膜層」就有點像是牆壁裡面的裝潢、油漆這類的東西,而「漿膜層」就好比牆壁外層的磁磚,讓房間跟外界有一層區隔。
●子宮黏膜下肌瘤(submucosal):
肌瘤主要長在黏膜層中,經血許多成分就是剝落的黏膜,長在這層的肌瘤主要會引發經血異常的情形。
●子宮肌層中肌瘤(intramural):
長在子宮肌肉層,比較可能造成經血過多,或月經來潮的時間變長。
●子宮漿膜下肌瘤(subserous):
可理解為子宮肌瘤長在子宮外部,雖然部分不會引發子宮出血,但子宮肌瘤變大可能會壓迫骨盆腔中的泌尿道及消化道,影響排尿及排便。
臨床上將子宮分三層,子宮內層是黏膜層,中間是肌肉層,最外層是漿膜層。如果肌瘤長在最內層粘膜下肌瘤,就容易導致出血、月經來滴滴答答、經血量多的狀況;若長在肌肉層的話,經痛的情況可能會更加明顯;如果出現壓迫症狀,肌肉層擋到產道的話,可能自然產有困擾,就要靠剖腹產;肌瘤長在漿膜下層的話,可能會導致壓迫到前面或後面,也有很多人長在沒有壓迫到前面或後面的位置,所以沒有症狀。根據統計,50%的人沒有症狀,也不影響子宮的功能。
| 子宮肌瘤併發症:生育年齡女性最擔心不孕或早產
令人擔心的是子宮肌瘤有哪一些併發症需要注意?曾郁文醫師表示,首先,如果是因為經血量過大恐導致貧血,正常血色素12 g/dL以上。子宮肌瘤的患者因失血量過大導致暈倒,一直失血後,發生昏倒掛急診,血色素可能只有4g/dL或3g/dL,連正常人一半都不到。有時候因為出血量大的關係,可能造成慢性貧血,如果置之不理不治療,可能有一天會真正暈倒,所以,慢性貧血是要重視的問題。
第二個擔心的併發症問題,可能是壓迫的問題,肌瘤往前或往旁邊壓迫,像輸尿管水腫會導致腎臟水腫,會影響到我們泌尿道的功能。但是,通常這個除非比如說是急性膀胱炎引起的腎盂腎炎。以生育年齡的女性來說,併發症大家最擔心應該是生寶寶這件事,一旦發現有子宮肌瘤而因此不孕或早產,或沒辦法著床等。不過,根據統計,子宮肌瘤大於5公分以上,才會比較有機會影響到懷孕及著床。
| 生育年齡女性有子宮肌瘤,到底要不要手術處切除肌瘤
5公分大約是一個大蘋果,但不孕症科醫師要評估到底要不要做手術處理,因為手術也是有相關風險。根據研究發現,肌瘤切除5顆以上,反而懷孕的機率會下降,因為切除的時候要縫合,子宮會有一些沾黏的問題,有可能做手術切除之後子宮黏膜層受損,導致懷孕機率下降。所以,要跟醫師討論,很難有定論,視每個人狀況不同而定。
假設要準備懷孕的子宮肌瘤婦女,不一定要去做手術切除子宮肌瘤,這是很重要的觀念。因為子宮肌瘤要不要動手術切除這件事,除非有一些狀況,就一定要切除。
| 子宮肌瘤6大併發症
●早期流產:如果肌瘤位置接近胚胎著床處,使局部血液供應不足,如此一來便容易導致流產。
●不孕:子宮黏膜下肌瘤容易讓子宮腔扭曲變形,影響受精卵著床,導致懷孕率下降,另外,肌瘤會改變子宮的微環境,影響內膜接受度,可能使受精卵即便著床也不易久留。
子宮肌層肌瘤若大於 4 公分,切 除後可增加懷孕率,若肌瘤小於 4 公分,切除後對懷孕的影響不明確。
●子宮外孕:肌瘤的位置如果壓迫輸卵管口,會影響受精卵的移動,導致子宮外孕。
●胎盤剝離:胎盤的位置如接近或直接蓋在子宮肌瘤上,造成胎盤缺血及蛻膜壞死進而誘發胎盤剝離。一旦發生,極有可能造成胎兒窘迫,甚至死亡。
●胎兒胎位不正:由於子宮肌瘤會導致子宮體形狀異常或是子宮腔扭曲變形,因此增加了胎位不正的機率。
●阻擋孕婦產道:如果肌瘤生長位置在子宮體下段或是子宮頸,會影響陰道生產的可行性;而且肌瘤會干擾子宮收縮的強度、對稱性和規律性,因此較容易導致產程遲滯,甚至造成難產。
| 子宮肌瘤藥物治療以緩解症狀為主,還沒有藥物可以讓子宮肌瘤縮小
子宮肌瘤的瘤體的大小,可以小從紅豆、葡萄、葡萄柚,甚是大到像小玉西瓜一樣大,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要進行治療,甚至切除子宮肌瘤呢?
目前的藥物以緩解症狀為主,比較難去控制肌瘤的狀況,比如說經痛或出血量過大,可阣止痛藥;或是吃口服避孕藥可以調經,還有慢慢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投藥避孕器。至於針對不想生寶寶,但有避孕需求,子宮肌瘤影響到經血量過大,這種情況就蠻適合用藥物。但是有些人想懷孕,裝避孕器也不對,就還有其他方法,以目前來說,還沒有藥物可以讓子宮肌瘤縮小。所以平常如果聽到有藥可以縮小子宮肌瘤的話,可能就要再查一下。
| 子宮肌瘤會導致子宮內膜癌嗎?兩者高危險群因子很多是重疊
子宮肌瘤本身是良性腫瘤,癌變機率為2/1000~3/1000,子宮惡性肉瘤比例很低,但是依然不可掉以輕心。若患有子宮肌瘤,最好3個月就做一次追蹤,為什麼呢?若發現肌瘤本身快速增大就要小心,因為子宮肌瘤本身不會快速增大,但是癌症就會快速增大。或是更年期後還快速增大,就要特別注意,因為照理說,更年期後應該要慢慢縮小,如果有追蹤就會發現這些警訊。
至於,令人擔心會不會真的惡化變成子宮內膜癌呢?曾郁文醫師表示,子宮內膜癌跟子宮肌瘤所導致的癌症,是完全不同的,兩者不會互相轉換,沒有直接關聯。不過,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因子很多都跟子宮肌瘤是重疊的,像是肥胖、高血壓、懷三胎以上、初經來的早等。
出現哪一些警訊,才會知道子宮肌瘤惡化了?通常在超音波檢查會檢測很多東西,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可以看血流狀況,正常肌瘤在超音波中看起來很均質,就是長得漂漂亮亮。可是有些不是很均質,邊緣看起來又不規則,就會覺得可能不是好情況。超音波可以看位置大小,基本上通常有長期追蹤,醫生有發現越來越大,或有懷疑癌變的可能性,就會建議做手術。
目前檢測也有癌症腫瘤指數,但都是僅供參考,目前沒有那麼精準,通常會抽血檢測好幾次,看看有沒有向上幅度變化。而單看一項數據也不行,甚至也不用因此害怕以為一定是癌症。總之,持續性的追蹤才是最有保障的,腫瘤指數只是做參考。
| 子宮肌瘤藥物治療
沒有症狀或是較小的子宮肌瘤,通常不需要手術方式處理,可以先用藥物治療。藥物治療的目的,主要是改善子宮肌瘤症狀,包括經血過多、經痛。常使用的藥物主要有口服避孕藥、蜜蕊娜。
但是,如果有下列的情況時,則建議必須接受手術。
◆ 異常子宮出血,導致貧血,而且無法吃藥改善。
◆ 子宮肌瘤快速生長,或是更年期後繼續變大,懷疑子宮癌的可能性時。
◆ 較大的子宮肌瘤,且有壓迫症狀,比如頻尿、或是輸卵管水腫。
◆ 慢性的骨盆疼痛,合併嚴重痛經、性交疼痛,或是下腹疼痛。
| 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分為切除子宮與切除肌瘤兩大類
●切除子宮:若已無生育需求的女性,可選擇切除子宮,好處是肌瘤不會再復發,尤其是長多顆肌瘤又無生育需求的患者。
●切除肌瘤:如果選擇切除子宮肌瘤保留子宮,流血量及手術時間往往比切除子宮來得多。
|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
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也有分類型,因為位置不同而有差異,如果長在子宮黏膜層下,可能可以使用子宮鏡刮除,從陰道進去子宮,把肌瘤切掉。如果是長在漿膜層,可能使用腹腔鏡,或更大一點,用開腹的方式,有些人可能會猶豫:「到底要切除肌瘤?還是把整個子宮切除?」其實,這兩個情況需要以每個人的考量點而不同,若有懷孕需求就勢必要保留子宮,假設有10顆肌瘤,就一顆一顆拿,到時候手術縫完結束,懷孕率是真的會下降。所以,有一些情況寧可等到真的懷孕了之後再做手術,或是肌瘤長的位置,只是在漿膜層的話,也就是手術本身不太會造成子宮受影響,大致來說,不管是整個切除,或是局部摘除,都可以跟醫生好好討論,每個人狀況不一樣,需要與醫師討論不同的手術方式。
至於手術方式選擇有微創手術選擇,包括海扶刀(超音波聚焦燒融子宮肌瘤)、腹腔鏡手術,以及達文西手術。不管哪種方式,還是看肌瘤的數量、大小和位置三個原因,決定術式。不管選擇哪一種手術方式,還是看肌瘤的數量、大小和位置三個原因,再決定術式。
| 子宮肌瘤的日常保健: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保養好肝臟
有關子宮肌瘤的日常保養很重要,肝臟有解毒功能,我們雌激素通常都在肝臟被代謝,然後再從尿液排出,但其中一個代謝物(16αOHE1)有毒,研究發現會提高子宮肌瘤跟其他婦科癌症的風險。
曾郁文醫師表示,子宮肌瘤和雌激素有關,大家知道雌激素是怎麼代謝的嗎?雌激素是靠肝臟代謝,靠尿液排出體外,雌激素在好的肝臟代謝下,會形成好的雌激素代謝物。但是若肝臟功能不佳,會成為一種有毒的代謝物,形成如子宮內膜癌、子宮肌瘤或其他婦科的癌症。
子宮肌瘤的日常保健,最重要的且從大方向來說,可以保養好肝臟,就是要好好的養肝。食物來說,建議大家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,如綠花椰菜、芥菜、甘藍,這些都是十字花科蔬菜,抗氧化力都很高,其中含有很多植化素,像是衍生物indole‐3‐carbinol (I3C) 、葡萄硫銨等,都會讓我們雌激素的代謝物路徑偏向好的循環,而不是會產生有毒物,有毒的代謝路徑代謝後還會有很高的雌激素活性,代謝完後還是一直在刺激,所以建議大家日常可以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,或是柑橘類的水果,像是柚子、文旦、橘子、柳丁類的,也是含有很多植化素,能讓我們賀爾蒙代謝比較順,比較不會走向有毒的路徑。
其實,多吃青菜水果是老生常談,好像沒有什麼,但是,美國有研究曾指出,每天吃4份蔬菜水果,跟每天吃1份比起來,得到子宮肌瘤的比例會下降。另外,就是要遠離環境荷爾蒙,出門自己帶水壺,不要喝手搖飲。或是熱湯不要放在塑膠袋,會有塑化劑釋出,由於環境賀爾蒙跟體內荷爾蒙結構相似,會對身體產生刺激。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上注意本身有肥胖狀況,應該減重、多運動及控制血壓,避免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上升,也避免子宮肌瘤越來越大。
| 子宮肌瘤日常保養6要訣
●多吃十字花科蔬菜:因為十字花科的蔬菜含有大量的植化素,比如吲哚 3-甲醇(indole-3-carbinol,I3C),屬於植化素有機硫配醣體。還有蘿蔔硫素,能激發肝臟的解毒酵素活性,包括花椰菜、甘藍菜、芥菜等。
●多吃柑橘類水果:柑橘類水果包括橘子、文旦、葡萄柚,尤其是白色那一層軟軟的地方,含有許多柑橘類黃酮素,會讓雌激素的代謝偏向「好的」代謝路徑,減弱雌激素的刺激。而且柑橘類黃酮素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劑,能捕捉身體中過多的自由基。
●避免過度肥胖:肥胖的人建議減重、多運動及控制血壓,避免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上升,也避免肌瘤越來越大。
●避免喝酒、熬夜:過度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,使體內累積較多的有毒物質,進而誘發子宮肌瘤的發生。熬夜則會影響荷爾蒙分泌,或造成失調,因而容易造成子宮肌瘤。
●少吃高油脂食物:攝取過多高油脂食物,其中飽和脂肪酸、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,罹患子宮肌瘤機率也會提升。
●遠離環境荷爾蒙:環境賀爾蒙跟體內賀爾蒙結構相似,會對身體產生刺激。出門自己帶水壺,或是熱湯不要放在塑膠袋,遠離塑化劑暴露。
| 醫師小叮嚀
總結,要預防、遠離子宮肌瘤越來越大或惡化的風險,最根本還是要回歸均衡飲食、運動、控制體重並遠離環境荷爾蒙,適度攝取均衡飲食十字花科蔬菜或柑橘類水果,不要盲目的過度進補,或太過度吃雌激素的食物,好的疾病控制還是要靠自己。發現經痛特別厲害、經血流量大、感覺貧血,甚至不要輕忽便祕,都可以去婦產科諮詢,好好與子宮肌瘤和平共處,避免養瘤為患。
迷思一:有子宮肌瘤要少吃豆製類食物如豆腐、豆漿?
曾郁文醫師表示,此論點分成兩派,有的認為豆類製品雌激素屬植物性荷爾蒙,接受器有分alpha跟beta,而天然的雌激素是屬於alpha,比較不會刺激乳房,也比較不會刺激子宮,是比較好的。而另一派覺得豆類製品本身就是荷爾蒙,因此覺得是不好的。其實,我們一般人吃豆類製品,或喝豆漿,也不可能一天喝超過10公升,要喝到有影響的劑量其實很不容易。所以,不要影響正常攝取豆漿的情況。也就是說不要以為有子宮肌瘤就都不能喝,而產生過度恐慌。
有關豆漿的部分,有些研究甚至表示,喝豆漿會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。所以,真的不需要因為有子宮肌瘤而不敢喝豆漿,或不敢吃豆腐。尤其吃豆類對於更年期的一些不適症狀也可以緩解。
總之,目前並沒有大型的人體臨床證明,豆製品、山藥、蜂王乳、甲魚、蝦卵、蟹黃等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對子宮肌瘤有影響。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隆流行病學中心研究發現,攝取大豆類食物與子宮肌瘤的產生並沒有相關性,某些體質的人攝取大豆類食物,其實有助於抑制子宮肌瘤增長。
迷思二:有子宮肌瘤的婦女,不能過度進補?
基本上,如果大家只吃原型食物,而不是再製品,或精煉過後製成的東西,真的不用太過緊張,再怎麼吃也不可能吃得量非常多。進補時,很多人都是使用一些中藥材,必需先了解中藥材中含有什麼材料。理論上,只要不要過量攝取,還有進補的食材不要一直重複,最好多變化,再加上均衡飲食,基本上是不會有太大影響。
迷思三:補充維他命D,可以預防或治療子宮肌瘤?
醫學研究發現,女性體內維他命D 濃度較低的人,比較容易有子宮肌瘤,學者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發現,給動物補充維他命D,發現可以縮小動物體內的子宮肌瘤。
維生素D可能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有效,但至今仍缺乏大規模的人類子宮肌瘤的治療報告,包括所需劑量?需用時間?長期使用是否有副作用?因此,有待更多的研究加以支持。維生素D價格便宜、使用方便、取得容易、副作用少,是值得研究的方向。
有國外一開始研究發現,黑人跟白人罹患子宮肌瘤的盛行率差很多,黑人的機率約為白人的三倍,研究抽血看子宮其實有維生素D的受器,維生素D似乎對子宮肌瘤也有點影響,於是研究黑人組與白人組。後來發現,黑人組維生素D含量正常的只有10%,其他人都很缺乏;但白人組50%都正常,所以黑人組缺比較多,如果有缺乏維D跟沒有缺乏組別,發現確實有差,研究發現維生素D含量低,肌瘤發生率會高兩、三倍。
不過,曾郁文醫師表示,研究還在進行中,還沒確定是否補充維生素D,劑量、時間,或是多久後會產生後遺症,都還不知道,還沒達到指引狀態。台灣應該很多人維生素D都不夠,補充應該沒問題,但是對子宮肌瘤有沒有縮小的效果,目前還沒有絕對的證據。提醒,如果天氣都陰陰的,可以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,或是吃沙丁魚、香菇或黑木耳,雖然不一定對子宮肌瘤有縮小的效果,但是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壞處。